七步诗是怎样的诗歌以及它有哪几个版本
《七步诗》是三国时期魏国大文豪曹植的著名作品,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(豆秸)和豆子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关系,却反映了哥哥逼迫弟弟的残酷现实。诗中萁在锅底燃烧,而豆子在锅内泣泪,形象地描绘了兄弟间相煎相害的悲剧,诗人用这样的比喻抒发了自己被迫害的苦楚,真的让人一听就心疼。
说到版本嘛,这首诗居然有两个版本哦!这主要是因为时间太久远,历史上流传的文字和口传有些差异,导致原始出处不太明确。一般来说,唐代以前的诗都被归为古体诗,唐代以后多为近体诗。而曹植生活在三国,属于唐代之前,自然是古体诗啦。两个版本的内容分别是:
-
版本一:
煮豆持作羹,漉菽以为汁。
萁在釜下燃,豆在釜中泣。
本自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? -
版本二(更简练):
煮豆燃豆萁,豆在釜中泣。
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?
大多数人更喜欢版本一,因为语言更完整,表达更细腻,也符合曹植华丽的文风。当然,两个版本都淋漓尽致地揭示了曹丕对曹植的恶意迫害。

七步诗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以及它讲了什么故事
接下来,我们来聊聊《七步诗》的正文和故事背景吧,咱们可以分点讲,方便大家记住:
- 原文内容
煮豆持作羹,漉菽以为汁。
萁在釜下燃,豆在釜中泣。
本自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?
诗里讲的是煮豆子来做羹,豆秸当燃料烧火,豆子在锅里“哭泣”,两个都出自同一个根儿,却彼此煎熬,真是让人感慨唏嘘。
-
诗的故事背景
曹植被哥哥曹丕逼迫,曹丕让他在七步内作诗,不然就要处死。嘿,这让人心跳加速的情形让曹植灵感爆棚,一口气写出了这首诗,既有才又有胆!这首诗也隐晦地讽刺了兄弟间的残酷斗争,曹植用豆和豆秸的比喻表达了对哥哥不公的愤懑,读起来真是感同身受。 -
诗歌的意义
这首诗用平实的语言,却蕴含深厚的情感,表现了血浓于水的亲情被权力和嫉妒撕裂的无奈。诗人借物喻人,教我们反省:同根同源,何必自相残害呢?听得听得,心里真是五味杂陈。 -
版本差异原因
由于年代久远,历史文献和口口相传存在差异,因此留下了两个不同版本,虽然语言略有差别,但核心思想完全一致,都是在控诉兄弟间的残忍和不义。

相关问题解答
-
《七步诗》为什么有两个版本?
哎呀,这个问题真的不难理解啦!因为《七步诗》的故事和文本都是三国时期传下来的,嘿,距离现在几百年了,文字记录的时候不可避免地有点“变味儿”。大家传着传着,记得有些词句有差别,也就出现了两个版本。其实,不管哪版,重点都是讲兄弟同根生却互相煎熬,这点惊艳又扎心! -
曹植为什么能在七步内作诗完成这么经典的作品?
唉,曹植那是妙笔生花啊!当时处于生命危险的紧张时刻,压力山大又燃起他的灵感爆发,哪哪都是火花,“嘎吱”响的七步里,他迅速编织出这首寓意深刻的诗。真是危机中的才情,有点让人羡慕又佩服! -
七步诗的比喻有什么特别之处?
嘿嘿,豆和豆秸本来是一家人,怎么就变成互相伤害呢?这比喻简直贴切到让人窒息,豆秸变成火,烧着自家的豆子,妈呀,这感情真是惨烈又揪心。诗人用这个活生生的形象,轻松地让我们感受到残酷的亲情破裂,太妙了吧! -
七步诗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?
哎呀,咱们都懂,家人本该相亲相爱,别整天闹矛盾,自己伤自己,伤痕累累。这个诗告诉咱们:同根生的兄弟姐妹,要彼此包容,别那么“太急”,不然最后受伤的都是自己。多美好的忠告啊!拿去给自己和身边的家人好好品品,别再自相残杀啦!
发表评论